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943165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2016年第20期
     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是动物药保护和开发的基础,对药用动物进行迁地保育,不仅可以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肆意虐杀,保证物种的繁衍,还可以提供动物药药源,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建立了药用动物养殖场,如黑龙江黑宝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熊科动物饲养、繁育、观展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在第十三届世界野生动物资源大会,黑宝药业“无痛自体引流”技术终结了“杀熊取胆”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了熊胆资源利用问题,为熊胆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大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熊胆资源[17]。目前,在养殖方面取得新进展的动物药包括鸟类、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等百余种,其中一些大宗药用动物已形成产业化养殖,如:林蛙、猬皮、蟾酥、牡蛎、珍珠、海螵蛸、乌梢蛇、鹿、麝、熊、穿山甲、全蝎、土鳖虫、水蛭、乌鸡、甲鱼等[18-20]

    2.3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其他相关进展

    近年来,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工作从珍稀濒危物种推广到一般物种,除了保护物种数增加以外,种下差异的研究也得到广泛关注,中药材品种的引种与选育和生物信息的保存已逐渐进入系统性研究阶段。

    2.3.1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引种与选育 20世纪90年代,肖培根课题组首次攻克了在云南西双版纳引种阳春砂仁、海南引种东南亚白豆蔻和肉豆蔻的产业化种植技术难题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2 字符